鄧淑明:香港不能欠缺人才庫

2018-11-08
鄧淑明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
 
AAA

TALENT1.jpg

一年一度的《施政報告》上月終告出爐,雖然有人評價報告無太大驚喜,也沒新意,但政府仍計劃投放280億元繼續支持創科發展,確為業界帶來鼓舞,唯獨報告對人才庫儲備的著墨不多,實屬可惜。

創科發展需優質人力資源配合,所以全球致力爭奪人才。為建立人才儲備,多國不惜以重賞、優惠、居留權等政策,吸納科研專才。澳洲在今年3月中推出新的招才計劃,讓合資格的企業僱用外籍人才,人才不但簽證維持4年,第3年還可申請永久居留權。中國則以重金招徠,好像深圳於2010年推出的「孔雀計劃」便資助每支世界一流團隊高達8,000萬元人民幣(約9,841萬港元)。

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反應欠理想

近年來,香港也積極吸納海外科研人才,推出了多個政策,但未見成效。有指香港吸引人才的條件及誘因不足,而且名額和資源都有上限,所以吸引力欠奉,如今年六月推出的「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因為商業機構的研究補貼不多,優惠政策欠缺推動力,反應一直未如理想。

香港在吸納良才的路途崎嶇,要建立人才庫,便要加緊培育本地人才,這方面可借鏡韓國。韓國為推動創科,以教育改革和培育初創作為方案。一方面讓年輕一代自幼兒教育開始學習編程(coding),銳意為產業發展舖路,培育充裕的創科人才,另一方面積極培育初創,令產業生態發展更靈活多元化。

參考韓國經驗支援初創

韓國於2013年成立了官方機構Born2Globa,著力協助當地初創企業,至今已服務接近2,000家初創,而且每年揀選最有潛力的100家企業重點栽培,並在申請專利、法律、營銷推廣、投資、業務發展等範疇提供專業意見,助他們進軍國際。初創企業獲得支援,有利創科發展,難怪韓國的首爾在2017年全球初創國家或地區排名榜(Startup Ecosystem Rankings)能成為亞洲區的四強之一。

雖然政府早已認定科普教育是推動創科的重要一環,並在《施政報告》中提出會持續推動「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STEM)教育,但要配合未來的數碼發展,及早把編程教育納入中小學的常規科目,方為上策。同時,我期望政府能夠培育我們的年青人,給與機會和空間,並提供全方位協助,讓他們能夠一展抱負,與香港並肩向前。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