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倩蕾:住進歷史裡 在美荷樓尋回老香港

2019-10-31
黎倩蕾
80後平凡OL
 
AAA

mei1.jpg

裝修、懲罰、撕一貼十⋯今日香港,負能量爆燈。那邊廂五星酒店拉閘,一分鐘前是良心,一分鐘後是無良心,各有解讀,時喜時悲時憤怒;這邊廂不與人割蓆,但與事割蓆,一切壞事唔關我事,都是你的錯。衆聲喧嘩,香港人,真夠累。舆朋友閒談,説起電影《小丑》、說起葛咸城,大家都說,香港距離成為正宗葛咸城,究竟還有多遠?

我不是上帝,當然不會知道,只知就算不想也不能離開香港,都要立即事不宜遲一分鐘都唔等得地抽離一下,和準葛咸城保持距離,謝絕新聞和直播,做回一個專心吃喝玩樂的舊香港人。所以,我和老友都告了一日假,快閃入住位於石硤尾的美荷樓,實行以地道香港人身份,扮了兩日一夜遊客,抽離一下,追遡久違了的老香港。

那是目前香港僅存的H型大廈,位於第一代公共房屋石硤尾徒置區內。建築源於1953年聖誕夜石硤尾的一場無情大火,令五萬多名災民頓失家園,當年為了向災民提供長期的房屋設施,包括美荷樓在內的首批八座六層高的徙置大廈應運而生,標誌著香港公共房屋政策的開端。事實上,建築於2010年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更獲發展局原址保留並列入「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斥資2億將其活化為青年旅舍,毗鄰的生活館,則開放予大眾參觀。

對上一次在香港住青年旅社,應該是中學時代,住大嶼山的床位,睡得舒不舒服事小,看不看到鳯凰山日出事大,即是青春煥發的那些年。物換星移,再入住時,香港已經翻幾翻又插水下沉,不過美荷樓旁的嘉頓山,仍然穩如泰山,那是15分鐘就可登頂的小山丘,天未光,追遂那早被屏風樓遮晒的日出;黃昏,上山看日落,靜候始終要來的黑夜。意料之外的是,黑暗來臨前,山腳的薩凡納藝術設計學院,竟傳來蘇格蘭風笛聲,就像那個心情複雜的雨夜,真正仿如隔世。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