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闊歷史》石壟仔是定行蹤——石壟仔、昂坪與黃竹山

2020-05-06
 
AAA

 作者: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葉德平博士

上回介紹了西沙古道的其中一段──茅坪古徑,並講述了梅子林與茅坪兩條古村落的歷史。這次,就讓筆者帶大家走走古道上的另一段──石壟仔古徑吧!

thumbnail_mapssss.jpg

圖:葉德平博士設計、歐偉浩同學繪製的《西沙古道全圖》

要從瀝源(沙田的古稱)走到西貢,除了從梅子林村進入外,也可以沿石壟仔入。這是一條較為快捷但相對危險的山徑。

大家可以取梅子林村口左邊行人道而入,數步即看到一座小山。沿山攀爬而上,一路會看到各式各樣的絲帶,只要跟着它們攀爬,就可以繞過茅坪古徑,直抵石壟仔吳氏宗祠。這不是主要的行山幹道,雜草叢生,所以平日不經常運動者,建議不要冒險攀行。

thumbnail_03相片_石壟仔古道上的舊屋02.jpg

石壟仔是定行縱
沿着絲帶的指示,半攀半爬,約四十分鐘就可以到石壟仔吳氏宗祠。

昔日,石壟仔開基祖吳氏兄弟二人由廣東紫金遷移到此,開枝散葉。石壟仔村後有不少天然石洞,當地人稱之為「石壟」,傳說這就是村落名稱的由來。根據一些資深的行山朋友說,這些「石壟」有深有淺,最深者,竟然是深入地底約五、六十呎。而這些看似功能不大的「石壟」,原來在香港淪陷時期,一度成為游擊隊逃避日軍的場所。

thumbnail_03相片_石壟仔古道上的舊屋01.jpg

直上昂坪捉地龍
石壟仔與茅坪相連,中間只隔着一段三十分鐘腳程的山道。如果想走回現代築建的麥理浩徑,可以由此山道入。這裡是現代西沙古道的中途站,建有休憩涼亭讓山客稍事休息。來到此處,可以細心留意一下涼亭四周,你不難發現它四周地面恰好被一些類似的「地基」殘跡包圍着。原來,涼亭的原址,本來就是古道上「聯達五鄉公立學校」的所在。可是,因為村民陸續遷離,學校也荒廢拆卸了。

《圍名歌》緊接石壟仔的一句是「直上昂坪捉地龍」。昂坪也是古道上其中一條古村落。「坪」,據《說文解字》解釋,是「地平也」的意思,故此「昂坪」,應該是指「位於高處的平地」。事實上,昂坪村位於海拔350米左右的平原,由闕氏客家人創建。這裡雖然地勢平坦,有利耕作,但是水源不足,所以人口並不算多。現在,村內大部份房屋都已荒廢、倒塌。

《圍名歌》說從石壟仔一口氣「直上昂坪」,就可以「捉地龍」。「地龍」就是蚯蚓的別稱。今日,只要細心留意,還是可以看到地上滿佈一個個由蚯蚓挖出來的小土坑。

thumbnail_03相片_北港古道上的竹林.jpg

黃竹山高不必驚
古道的另一端是連接黃竹山的小道。此處黃竹遍山,故取名黃竹山。另外,黃竹山又號「石頭城」,因為此村房屋多由石頭築建。黃竹山村也是一條客家村落,以鍾姓和沈姓居民為主,但今日已全部遷離。黃竹山村民多以耕作為生,間中會到山中採藥及以黃竹編織竹器幫補家計。

《圍名歌》上的西沙古道的歷史風貎,大致就如這兩回所說。快要到秋涼時節,不妨組隊走走吧!
 

 

延伸閱讀
  • 近年,香港流行一股文字研究熱潮,無論是北魏魏碑體的霓虹燈招牌還是街邊監獄體的路牌,也吸引了不少人士前來打卡。可惜,隨着一個個霓虹燈牌的拆除,一個個電腦字體取代原有入木三分的書法字體,剩下來的城市的記憶也逐漸消逝。本文淺談相同命運的花牌紥作,述說它在香港的發展狀況和面臨的挑戰,望能加深讀者對花牌的認知與興趣。

    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  2023-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