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數據:香港反智?創新科技受壓

2020-10-12
 
AAA

1.jpg

圖1 港社交媒體關於創新科技負面輿論前五排名(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2.jpg

圖2 香港社交媒體關於「健康碼」情緒反應(上)及反對原因分析(下)(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3.jpg

圖3 香港社交媒體關於5G議題輿論走勢(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4.jpg

圖4 香港社交媒體關於大數據負面情緒原因分析(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5.jpg

圖5 香港社交媒體對智慧燈柱負面情緒原因分析(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6.jpg

圖6 香港社交媒體關於人臉識別負面情緒分析(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近年來香港創新科技發展一直被批評落後於鄰近地區,創科領域已成為制約香港轉型發展的明顯短板。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發現,除了創科氛圍不足、政策缺乏前瞻性、行業市場規模小等因素外,香港社會中還存在「越是高科技越要反對」的反智氣氛,嚴重拖累了創科發展的前進步伐。如圖1所示,在香港社交媒體中,對於內地抗疫制勝的重要法寶「健康碼」負面輿論規模最大,此外還包括近幾年來內地大力發展的5G、大數據與人臉識別技術,而去年「反修例」風波中曾遭示威者鋸斷的智慧燈柱,同樣也是負面輿論的關注點。 

如圖2所示,香港社交媒體對「健康碼」負面情緒高,主要憂慮「健康碼」將用於監控個人行蹤、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獲取市民隱私,擔心港府出台「健康碼」將為新的社會監控方式設定好模板,在疫情解除後還會長期存在。此外,面對「健康碼」在內地抗疫中發揮的巨大作用,輿論則並未過多關注,反而刻意放大「健康碼」在實踐中出現的少數系統故障和誤差,認為其對控制疫情的作用有限。 

如圖3所示,5G科技在香港輿論中一直保持較高熱度,但輿情「爆點」則主要由負面新聞引發。在去年美國向多國政府施壓要求5G網絡建設棄用華為時,香港負面輿論就對5G充滿批評與懷疑,而今年4月香港三大電訊商正式開啟5G網絡服務時,香港負面輿論同樣質疑,尤其是7月英國政府正式宣佈禁止華為參與5G建設後,更引發香港負面輿論對5G的批判聲浪。 

香港社交媒體的擔憂情緒同樣表現在大數據中。如圖4所示,負面情緒中超過一半的觀點認為大數據將用來監控民眾生活以掌握市民的一舉一動,此外還會收集個人資訊、侵犯個人私隱,而面對大數據這一新興領域,香港目前缺乏完善的法律體系規範,一旦洩露還將產生嚴重的保安危機,並浪費社會公共資源。正是由於上述負面看法的存在,導致香港社會對於大數據尚持疑慮態度。 

智慧燈柱作為港府於去年開啟的試驗計劃,主要目的是推動香港智慧城市發展以及支持無線網絡建設,然而在香港輿論中對此卻頗有爭議。如圖5所示,輿論最為擔憂智慧燈柱所採集的市民資料將被「送中」,以及其中的裝置零件來自內地存在安全風險,對其定位追蹤及耗費公帑的負面情緒反而相對較低。由此可見,在香港社會對內地存偏見的氛圍影響下,即使是本地推出的智慧燈柱計劃,一旦與內地產生連結,還是難以擺脫被質疑與抹黑的命運。 

如圖6所示,對於人臉識別技術,香港負面輿論最為擔心若全面普及,恐將在香港引入社會信用評分體系,進而實現對香港的全面滲透,而採集個人面部特徵也將被用於政府實施管控,此外人臉識別實施後市民日常生活受限,如同「電子軟禁」,人身自由難以確保。在上述情緒的主導下,港人對人臉識別不僅強烈質疑,更充滿恐懼。 

當全球不少地區早已擁抱科技以解決城市問題、推動社會發展時,香港社會卻瀰漫濃厚的反智氣氛,對創新科技持懷疑、憂慮甚至排斥的態度,必將導致香港推進智慧城市的步伐遠遠落後於其他先進城市。香港社會面對世界科技進步若繼續因噎廢食、為反而反,未來創科領域發展將舉步維艱,前景難以樂觀。 

 

文章原刊於《中評社》。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