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闊歷史》啟德濱的早期填海故事

2021-02-22
 
AAA

 16.jpg
作者: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邱逸博士

1911年辛亥革命前後,國內局勢不穩,大量移民移居香港,其中也有不少富人,香港部分華商看到時機,計劃在九龍灣填海,興建華人高尚住宅區。1914年在伍廷芳建議下,華商何啟、區德等組成啟德營業有限公司(The Kai Tack Land Investment Co.,Ltd.)(以下簡稱啟德公司),公司名字以兩位發起人的名字組成,向政府申請填海。

何啟和一班好友兼股東區德、張心湖、曹善允、伍朝樞等多番考察和商議,選定於九龍灣北部填海,九龍灣位於內灣,東面面向維港,北有白鶴山、獅子山背靠,西南有宋王臺和聖山圍繞,冬暖夏涼,被視為建華人高尚住宅區的風水之地。此外,為避免填海地落入1860年《北京條約》所訂的割讓範圍,他們有意選定界限街以北作填海地。根據啟德公司股東之一曹善允四子曹克安在其自傳《家居香港九十年》記載,發起九龍灣填海人士皆為愛國維新之士,他們考慮到九龍灣位於租借地,會於一九九七年歸還中國。

九龍灣首期大規模填海工程於1916年中開始,由九龍灣西岸(近今天富豪東方酒店對出太子道東)向東填海至今天麗晶花園一帶,填海工程分三期進行,完成後可得填地200畝。1920年完成的第一期九龍灣填海工程,一個呈三角形的新地域誕生了,隨即興建高級花園洋房區,名「啟德濱」(Kai Tack Bund)。啟德濱建有200所花園洋房,多數樓高三層,設有警署,並附有幼稚園、小學及中學,以提供良好教育給啟德濱及九龍城的學童。

第一期填海令龍津亭和龍津石橋北段被埋,石橋南段繼續使用,1928政府拆去南端一段石橋,並向海續建一段鋼筋水泥碼頭,龍津橋碼頭改建為九龍城碼頭,(並非今天近馬頭角的九龍城碼頭,僅同名而已)提供渡輪往返港九各處。啟德公司於1923年成立啟德汽車有限公司(The Kai Tack Motor Bus Co.,Ltd),為住客提供巴士服務,往返九龍城、紅磡、尖沙咀、油麻地、旺角及深水埗等地。當時客車票價分為頭等及三等兩種,頭等價錢主要為2角及1.5角;三等價錢則為1角及5仙。
 

11.jpg

1920年啟德濱。

第二期填海工程在1921年開始,但進行並不順利,1926年工程停頓,其主要原因,是期間先後發生「海員大罷工」和「省港大罷工」,香港經濟嚴重衰退,不少居民離港返鄉。1924年香港航空會(The Hong Kong Flying Club)一群外籍飛行愛好者於新填地東面(即第二期填海位置)用作飛機升降,同年3月,美國人享利亞弼 (Harry Abbott)在啟德填海地上飛行,為有紀錄於啟德飛行的第一人,1925年1月亞弼向啟德公司租60英畝地開設飛行學校,並計劃開辦香港與國內空客貨空運業務,惟飛行學校生意差劣,空運生意未能展開,同年8月結束飛行學校。而英國皇家航空母艦(HMS Hermes)的機隊亦於1925年利用啟德空置土地作臨時停泊飛機之用。

12.jpg

1924年美國人亨利亞弼(Harry Abbott)向啟德公司租賃60英畝土地開設飛行學校
圖為1925年飛行學校平面圖 (“Wings over Hong Kong”, 1998, p.190)
20世紀初,位於啟德濱的九龍城警署。

13.jpg

從啟德濱到啟德機場

14.jpg
1941年啟德濱。

延伸閱讀
  • 近年,香港流行一股文字研究熱潮,無論是北魏魏碑體的霓虹燈招牌還是街邊監獄體的路牌,也吸引了不少人士前來打卡。可惜,隨着一個個霓虹燈牌的拆除,一個個電腦字體取代原有入木三分的書法字體,剩下來的城市的記憶也逐漸消逝。本文淺談相同命運的花牌紥作,述說它在香港的發展狀況和面臨的挑戰,望能加深讀者對花牌的認知與興趣。

    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  2023-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