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香港:科興疫苗揭開抗疫新篇章

2021-02-22
 
AAA

603352aee4b08a01259283951.jpg

今天中午,在鎂光燈的閃爍下,特首林鄭率領政府的主要官員,在設於中央圖書館展覽館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種中心,接受了注射,電視台直播了整個過程。

特首的「全港第一針」,不僅起到了模範帶頭作用,更標誌著香港正式啟動全民免費疫苗接種計畫,持續了一年多的抗疫進入了新的階段。

今天午夜(零時零分)之後,疫苗接種預約系統將啟動,市民可以同時預約第一及第二針的時間,最快在本周五開始接種。「電子針卡」亦已推出,市民可透過「智方便」應用程式登入查閱,且有防偽二維碼紀錄,為日後出入境提供了基礎。民建聯早前建議,打了疫苗就可以通關往返大陸。姑且不論此建議是否可行,但很值得內地及香港的相關部門深入研究。

在內地城市居民已經普遍接受接種之際,國產的科興新冠病毒疫苗獲准在香港緊急使用,首批100萬劑日前才運抵香港,德國BioNTech疫苗、阿斯利康和牛津大學共同研發的疫苗亦將陸續抵港,市民可以自由選擇不同的疫苗。

此消息真可謂「千呼萬喚始出來」。過去一年真是過得太困苦了,市民都寄望接種疫苗,早日走出困境。用食物及衞生局長陳肇始的話說,「越多人打越好、越早打越好」。

不是說疫苗能夠一蹴而就,但接種疫苗的確為社會各界走出「疫」境帶來曙光,是護己護人的最好選擇。新冠疫情現階段仍肆虐全球,確診宗數已接近一億,死亡人數超過200萬,各國經濟嚴重受創。香港作為中國最開放的國際都會,所受影響遠比內地為大,歷經了四波疫情的衝擊。

盤點一年抗疫得失,香港與內地、澳門和台灣相比,疫情控制甚至可以用「千夫所指」來形容。但從國際層面看,也算做到力保不失。根據林鄭上月底在網誌發表文章引述的數據,香港確診個案超過一萬宗,但少於130多個其他國家或地區,以每100萬人計是1,360,是全球平均比率12,740的約十分之一。

香港抗疫成績強差人意,有其客觀和主觀的原因。新冠病毒爆發之初,人類對病毒所知甚少,香港的檢疫設施不足、物資匱乏。人口密集、舊樓林立,劏房盤根錯節遍地開花,亦是導致病毒傳播的原因。以油尖旺區為例,僅這一區已佔全港確診個案逾三分之一。

無論以什麼標準來衡量,中國都為世界各國控疫救經濟展示了教科書式的示範。歐美世界至今仍是風雨飄搖,哀鴻遍野。唯有中國一枝獨秀,傲視群雄。美國公共衛生專家、哈佛大學教授威廉.哈茲爾廷接受媒體採訪時曾經表示,沒有汲取中國經驗是白宮的最大失敗。

港府在抗疫過程中「交了學費」,也積累了經驗。現在全港任何一幢樓宇,若新增一宗或以上未能確定感染源頭的確診個案,或其污水樣本檢測呈陽性,顯示可能存在感染風險,均會被納入強制檢測公告。

不久前,習近平主席表示中央政府會採取一切措施全力支持特區政府抗疫,強調祖國是香港的堅強後盾。事實也證明,控疫是重啟經濟的根本性、決定性前提。國家的支持是香港抗疫的最大優勢。我們希望,今天啟動的全民疫苗接種計畫,將徹底扭轉抗疫困局,為重啟經濟打開決勝之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