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兆麟:取長補短,建立緊貼民意的優良管治

2021-05-03
朱兆麟
香港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創辦人、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公署ESBN成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1-05-03 at 11.38.15 (1).jpeg

近日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成員梁幸發在明報發表的文章,提到本港選舉改革,有助社會摒棄不必要的政治和意識形態之爭,有利推動深層次變革,並引申出對西方民主制度的反思,正與我發表過的相關評論內容互相呼應。

筆者曾指出,愈似西方的政治制度,不代表就是愈好的民主制度,何況不同西方民主國家,亦因應國情有不同的管治及選舉制度。香港政治發展不需要向西方靠攏,中國內地「令出一門」的高質量決策效率,就持續帶領內地經濟及社會急速發展,人民生活質素提升,近年於抗疫、脫貧方面更成效顯著。

反觀美國如同不少民主國家,受政治捐獻的「官商勾結」籠罩。政黨於總統、議會選舉的競選經費多為捐獻及募款,雖然美國法例限制公司或工會等不得直接捐款予候選人,但卻可組織「政治行動委員會」為候選人籌集資金,以致愈有財力的持分者對政黨及候選人有愈大影響力,甚至成為政府施政的障礙。美國校園槍擊案不斷,就源於美國槍會一直透過捐獻獲得龐大政治影響力,阻礙控槍政策推行。

香港亦應從不同政治制度取長補短,選舉辦法改革就是完善香港政制的重要一步,港府亦要更緊密連繫市民,加強吸納人才,提升管治能力。例如新加坡執政黨人民行動黨,就透過政黨架構緊密接觸市民,每選區均有基層單位的黨支部,內設委員會推動地方聯繫,提供福利社、補習班等不同服務,從中了解民意、爭取民心;國會議員則透過社區中心、公民諮詢委員會,定期接觸選民,諮詢團體對政策意見,掌握民情,確保政府施政緊貼民生。

香港特首不能有政黨背景,不能發展政黨政治,但可發揮行政主導優勢,主導施政方向,並參考新加坡模式,與政黨合作,透過其地區網絡了解民意及協助推廣政策,並與智庫合作政策研究和分析,整合不同行業、持分者意見,盡快制訂政策解決社會的深層次問題。

港府新一期「青年委員自薦計劃」已推出,但未來應再擴大規模,增加自薦計劃的政府諮詢委員會及委員名額,並保留一定名額予政黨及智庫的年青人參與,既吸納更多年輕人聲音,亦可擴大政治人才庫,政府可從中吸納有潛質者成從政生力軍,促進施政活力及新思維。

db2696e6646db6867852416d7e8ad41e.jpg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特區政府換屆在即,不管下屆誰人主政,公眾最期待的是特首「唔好得個講字」,而是坐言起行,真抓實幹,重在落實。

    鮑渤  2021-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