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淑明:數碼分身可提升城市管治

2021-07-14
鄧淑明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
 
AAA

WhatsApp Image 2021-07-13 at 16.17.57.jpeg

「數碼分身」(digital twin)可透過地理資訊系統(GIS)等結合3D模型,並搭配傳感器、人工智能(AI)等科技,連結虛擬與現實的城巿,方便分析和監察城巿運作,有助預見天災發生時的狀況,所以越來越多城市建立「數碼分身」(digital twin)以提升城市管治水平。

南韓早於2017年已研究數碼分身計劃,以解決交通、治安、環境污染、能源管理、城市規劃、災後重建等問題。當地去年宣布以預算160萬億韓圜(約1.1萬億港元)推行名為「Korea's New Deal」的國家轉型計劃,建立「數碼分身」讓人在複製城巿中,以實時數據分析和監察,如仁川就用它偵測空氣中的懸浮微粒,確保食水質素。再加入不同假設,方便預視天災或新項目落成的模樣,以便未雨綢繆,及早籌劃應對方案。

新加坡政府就設計了有史以來最高解析度的數碼分身模型,其中在裕廊島(Jurong Island)下改造的岩洞便是一個成功例子。位於西部的裕廊島,擁有1.26億加侖原油,政府正在研究當地的地下設施,如參考芬蘭赫爾辛基建設地下數據中心。地下工程還包括將於2030年完工、有南北走廊和跨島線的地鐵擴建計劃,及於2024年完工的污水系統隧道,工程的泥土更會用於填海,預期到2030年,新加坡的土地面積會大增一成,有助增加土地供應。

同時,不少舊城都採用數碼分身力求將原有設施升級以趕上新形勢,如美國波士頓及三藩市早已採用數碼分身代替傳統3D模型,藉模擬環境掌握實時變化。而英國倫敦計劃未來10年於基建上投資6,000億英鎊(約6萬億港元),為提升效益,會先以數碼分身謀劃並為此制定指引,是為《雙子原則》(Gemini Principles),大前提是公眾利益(public good)。

建立數碼分身來加強城市規劃和管治,已成為多國的共識,我們也應探討這些技術的應用方案,進一步優化城市管理,以提升城市的競爭力。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本港現正就中部水域人工島的項目展開研究,當局如能善用如地理資訊系統GIS的先進科技,不但能精確製訂填海範圍、土地用途,更方便研究人員評估工程對環境和漁業造成的影響,力求平衡保育和發展,讓我們的海洋生態可以持續保持健康。

    鄧淑明  20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