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宇:反對派候選人自己叫好不會叫座

2021-12-14
 
AAA

 shutterstock_552864952.jpg
立法會選舉已進入競選期,這次是人大為香港「完善選舉制度」後的第一場選舉。新的立法會組成分為由選舉委員會選出的40個立法會議席、功能界別30席及地區直選20席。所有參選人均須從選委會五大界別中各取得兩人的提名,其中第五界別由人大政協組成,被視為最大的保險機制;參選人亦須通過由香港政府政治委任官員組成的「資格審查委員會」裁定其參選資格。在提名期及之前,不同論者均指出中央希望選舉是一場「混一色」的選舉(麻將術語,即有不同立場的參選人),最終果真有多名反對派(又稱非建制派,下同)成功「入閘」,獲得選委提名並通過資審會。
反對派選情慘淡不樂觀
對於議會的有效運作,反對派的動向令人關注。今屆反對派集中於地區直選,地區直選在重劃為十區後,每區由最多票的兩名候選人當選,即假如反對派能夠動員大多數支持者的話,相信立法會便最少有10名反對派議員。由此可見,往後立法會組成將更體現鄧小平1984年講話中「港人治港是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的精神——選委會及功能界別均是符合普遍「愛國者」定義的政治人物,而地區直選則由少數達到基本政治忠誠的政治人物組成。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十區均有最少一名自稱非建制派參選(包括被視為親建制的中間派、傳統泛民老將、新興的非傳統建制派等),但真正在選區有一定的「樁腳」基礎者,恐怕只有九龍中譚香文、九龍西馮檢基、新界東南蔡明禧、新界西南劉卓裕四位,其他六區要不是寂寂無名的空降者,就是跨區參選者。雖然從結果而論,選舉是達到多元聲音,但看來反對派從一開始的勝算已大打折扣。
此外,不少政界評論認為,有一些在選舉論壇上發表「黃絲最愛言論」的候選人,會爭取到很多黃絲票源,但其實當下黃絲的想法已非「投票給誰」,而是「為甚麼要投票」。先不說大量對香港政局失望者多已移民,留在香港的人對選舉更已不存希望,參選者更被視為「投誠」。無論在選舉論壇上的發言多精彩,選舉本來就沒有黃絲深究,反對派的選情其實極不樂觀。
議案審議過長影響民生施政
香港素以「示威之都」聞名,議會「拉布」更成為香港內外的焦點。以剛卸任的第六屆立法會為例,在首個年度(2016/17)只通過了13條法案,平均每條需時近9小時,當中最長的是《財政預算案》,審議近70小時。反觀因疫情而延任的立法會一年會期,由於反對派議員被取消資格而喪失議席,本年度的審議速度提升了近6小時,平均2.5小時便能審議一條法案。
雖然審議時間長短不反映質素,但議會內多次無意義的要求點算法定人數、發表空廢言論,也不見得對提升議政質素有任何意義。延任期間更通過了一些有益民生的議案,例如允許引入不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但擁有國際認可醫學資歷的人士來港執業,有助舒緩香港醫療系統的壓力。在第七屆立法會理應聚焦對香港長遠發展有益的議案,新科議員更須見賢思齊,為國家及香港竭盡所能。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編按:
九龍中候選人包括李慧琼、楊永杰、譚香文
九龍西候選人包括梁文廣、馮檢基、鄭泳舜
新界東南候選人包括蔡明禧、李世榮、林素蔚
新界西南候選人包括劉卓裕、陳恒鑌、陳穎欣


 

延伸閱讀
  • 新選制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不僅是說已定立的新選制須在較長時間保持穩定,而且要求將來實行雙普選也要貫徹新選制所確立的「愛國者治港」原則要求,進一步彰顯新選制的優勢和特色:包括廣泛代表、政治包容性、均衡參與性、公平競爭性,確保通過選舉反映民願、集中民智、為民謀福,有利於維護行政主導,提升管治效能。

    楊華勇   2022-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