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文:政府何以公佈失實的抗疫數據?

2022-01-26
陳凱文
學研社成員、福山智庫研究員、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AAA

 shutterstock_1302689755.jpg

隨着行政長官選舉臨近,加上現屆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直至執筆一刻,尚未公佈是否角逐連任,在此時指出現屆政府在施政上的問題,或者是抨擊他們的抗疫表現,都很容易引起某些人的政治揣測,甚至被人認為是在「帶風向」。然而,作為一名時評員,若是怕被人扣帽子,於是見到有問題時而選擇裝聾作啞,亦是不負責任,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誤港誤國的表現。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港府在抗疫上公佈的部分數字,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都有失實的情況,有機會造成誤導。事實上,這個問題似乎早已存在,亦曾有人撰文指出,只是之前香港尚未爆發第五波疫情,這種官方數據上的失實情況未必容易察覺,因此未必容易被人注意或發現。及至近日,香港的確診個案急增,港府官方網站所提供失實數據的問題,自然亦變得比較明顯。

以執筆一刻的1月23日為例,根據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在記者會中公佈的數字,當日本港新增140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個案,125宗屬本地感染,15由外地輸入。然而,在特區政府的「2019冠狀病毒病-香港最新情況」官方網站裡,劃入本地感染的數字竟然只有13個,劃為輸入個案的數字則是127個(圖1),究竟這是甚麼一回事?

Screenshot_20220124_171148_com.android.chrome.jpg

圖1:政府網站宣稱,1月23日只有13個「本地個案」

同情地理解,衛生防護中心在記者會公佈的數字,是以對方感染前14日有否旅居史,作為劃分為本地感染還是外地輸入的標準,並沒離港但受感染,便是本地感染,這個標準跟一般正常人的理解一樣。可是在政府的感染個案詳細列表中,並非只是純粹把個案劃分為本地感染和海外輸入,還會再細分為「與本地個案有流行病學關連」和「與輸入個案有流行病學關連」,於是我們有理由相信,政府的官方網站是把「與輸入個案有流行病學關連」粗略地劃入為輸入個案。

問題是:所謂「與輸入個案有流行病學關連」,只是指確診者所感染的病毒是由海外輸入,並不代表對方是在海外受感染。如此一來,港府官方網此一做法,港府未來宣稱的「本地個案」清零,便會構成誤導,或至少會產生誤會,因為這樣的「本地個案」數字清零,根本反映不了香港究竟是否出現病毒傳入社區的情況,未來內地政府亦難以信服港府所宣稱「內地個案」清零,作為免隔離通關的指標。

除了「本地個案」的官方數字失實之外,政府公佈的疫苗接種率,其實亦有問題。以政府「香港新冠疫苗接種資料概覽」網站的數字為例,1月24日已接種第一針的人口為5,262,090,接種率是78.1%,已接種第二針的人口為4,757,007,接種率是70.6% (圖2),但將上述兩組數字,除以2021年年中香港人口臨時數字的7,394,700人,第一針接種率應是71.1%,第二針接種率應是64.3%。

Screenshot_20220125_003633_com.android.chrome.jpg

圖2:政府網站宣稱的疫苗接種率,比實質接種率高出大約6%

箇中因由,是港府所宣稱的接種率下有一備註,列明「5至11歲人口不包括在內」,而這又引伸出一個問題:香港能否透過接種疫苗來建立群體免疫屏障,應以全港總人口的接種率為標準。如此一來,港府所公佈的接種率,為何要把5至11歲的人口不計進去?這樣所公佈的接種率,除了產生誤導群眾或者自欺欺人的效果之外,究竟有何實質的統計學意義呢?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新冠肺炎爆發近兩年,特首雖宣稱抗疫已經做到滴水不漏,但是實情仍是甩漏處處,否則也不會爆發這麼多波的疫情。與此同時,香港總有各種人馬,都在直接或間接地呼籲香港學習西方已被證明失敗的躺平式抗疫,並將此稱之為「與病毒共存」。在此情況之下,港府在不論在「本地個案」還是疫苗接種率,都出現失實數字,究竟是無心之失,還是有意造假?這個問題,還真的是有點耐人尋味。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我反對搞甚麼獨立調查委員會,是反對,不是不支持。是因為這反映了香港人的一種劣根性,動不動對別人究責,對別人喊打喊殺,在這種吶喊背後,其實是掩蓋了自身的責任,這才是最可怕的。

    吳桐山  2023-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