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嘉:請政府釋除工商界對取消強積金「對沖」疑慮

2022-04-01
吳永嘉
立法會議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2-04-01 at 15.48.56.jpeg


現時社會經濟飽受新冠疫情摧殘,百業蕭條,大多企業處於「休克」狀態,沒有人可以預知疫情何時完結,香港亦未知會否再受第六、第七波疫情衝擊,此時並不是合適時機審議任何增加營商成本的法例,政府急於換屆前落實取消強積金「對沖」,無疑為未來營商環境增添更多不明朗因素。

政府25年補助期取巧

取消強積金「對沖」勢必增加企業營運成本,政府扶持力度必須夠大,才能換取工商界支持。政府再度變更補助計劃,以「封頂」方案取代「兩層資助」方案。新方案的賣點在於取消「對沖」後首9年,僱主每年首50萬的遣散費和長服金支出設有「封頂」上限,若僱主需負擔的款額超出「封頂」金額,僱主只需支付「封頂」金額,每名僱員的負擔金額由取消「對沖」後首3年的3000元上限,增至第9年的5萬元上限,有關安排看似吸引,但第10年起便再沒有任何「封頂」上限保障,至於首50萬以外的遣散費和長服金支出,政府只補助「對沖」後首12年,第13年起則沒有補助,政府承諾的25年補助期有點取巧,新方案足以涵蓋大部分中小微企的說法有待商榷。

補助方案新不如舊

新方案予人感覺「虎頭蛇尾」,補助計劃要充分涵蓋中小微企,必須有足夠補助和長期支援。對比新舊兩個方案,雖然新方案設有「封頂」措施,但計劃中後期的資助比率較舊方案低,以取消「對沖」後第10年為例,僱主於舊方案的所有遣散費和長服金支出, 最多可獲44.75%補助,相比新方案,僱主首50萬遣散費和長服金支出只可獲得20%補助,之後的款額則獲得15%補助。至於取消「對沖」後第11年至第25年,新方案的補助比率同樣低於舊方案。

由此可見,僱主於新方案下隨時要支付更多遣散費和長服金,我認為政府有必要延長「封頂」措施的補助年期,以及增加補助僱主的遣散費和長服金支出。

提高補貼界線金額

政府基於2019年每名僱主的平均遣散費和長服金「對沖」申索金額$323,900元,訂立出50萬元補貼界線,本人認為未必足夠涵蓋中小微企,政府應提高補貼界線。根據政府估算,於取消「對沖」後第10年和第20年,分別約10%和15%中小微企的遣散費和長服金支出多於50萬,而50名僱員或以上的大型公司,則分別約30%和40%大型公司的遣散費和長服金支出多於50萬。既然政府估算補助計劃有漏網之魚,補貼界線未能涵蓋所有中小微企,為何仍將界線訂於50萬?此外,政府單純以僱員人數釐訂公司規模過於武斷,不少勞工密集行業,例如飲食業、製造業,以及清潔和保安行業等,都是以中小企為主,政府訂立補貼界線時,應充分考慮各個行業的實際狀況。

翻查近年數據,每名僱員的平均遣散費和長服金「對沖」的申索金額,由2015年的$74,100元,增至2021年的$101,600元,增幅達37.1%,而每名僱主的平均遣散費和長服金「對沖」申索金額,由2015年的$233,000元,增至2019年的$323,900元,增幅達39%,可預見取消「對沖」後,僱主所承擔的遣散費和長服金開支會隨着年月所增加,政府即使不願意立即上調補貼界線,亦應承諾日後按最新情況定期調整。

取消強積金「對沖」計劃於2025年實施,但3年後本地經濟能否走出「疫境」仍是未知之數,政府唯一可做就是制訂出完美的補助方案,釋除企業對取消「對沖」的疑慮。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