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慶成:港高球場用途再掀爭議

2022-08-29
戴慶成
學研社召集人
 
AAA

 63001cc6e4b0b1e6b578e3751.jpg


近年香港土地供應嚴重不足,港府計劃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部份土地以興建公營房屋。豈料環境諮詢委員會本月兩次開會後仍未能表決,項目隨時要延後落成。事件令粉嶺高爾夫球場重新進入公共視域之餘,也再次在社會上掀起一場不同利益勢力鬥爭的爭議。

粉嶺高爾夫球場是香港最古老的高爾夫球場,啟用至今已有百多年歷史。近些年香港一屋難求,不少人把目光放到了這個佔地170公頃的球場。2018年,時任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發起「土地大辯論」,大部分民意就支持將粉嶺高爾夫球場用來建屋。
上屆政府最後也順應「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建議,宣布會在明年收回粉嶺高球場的32公頃用地,但只會把當中生態價值較低的9.5公頃用來興建1.2萬個公營房屋單位。其餘逾六成用地則會劃作生態公園。

按照正常做法,既然有關政策已一錘定音,當局過後就要按照原定計劃推動。然而,本屆特區政府上台後,政商界卻出現了一股要求改變收回球場決定的遊說力量,包括邀約各界人士到粉嶺高球場視察,以及在電視大賣廣告,邀請立法會議員和學者等力銷球場具保育價值,且有歷史文化遺迹。

到了本月初,擁有粉嶺高球場會籍的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更親自加入「戰團」,聲言高球場具有生態及保育價值,期望本屆政府聆聽民意,審慎考慮是否收回用地建屋云云。

香港政商界一直有聲音不滿高球場被收回建屋,背後不無原因。一直以來,粉嶺高爾夫球會和部分商界人士皆質疑當局收回球場建屋,是嚴重低估了球場的保育價值。
有團體藉著新一屆特區政府換屆,利用保育理由到處遊說,希望新政府改變原來的計劃。

另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則和近年的政治大氣候有關。早些年香港社會氣氛民粹化,加上民眾普遍認為香港土地供應不足,所以林鄭政府同意收回粉嶺高球場建屋。但之後港府提出「北部都會區」概念,越來越多人相信香港還有其他更合適興建房屋的地方,於是向本屆政府力銷為該項目「翻案」。

問題是,土地開發並非一時三刻就可以做到,要有長遠穩定的規劃。香港自九七回歸以來,土地問題已經蹉跎了20多年。若收回高球場建屋的方案推倒重來,再來一場大辯論,解決香港房屋問題的時間表恐怕又要延誤。

更何況,在北京當局眼中,房屋問題已成為香港最大的深層次矛盾,亟待解決。如今竟有人提出為只供少數人享用的高球場用途「翻案」,難免令當局大動肝火,覺得香港體制機制已被少數的利益團體綁架。
所以親北京的港媒連日來也不斷發聲,要求港府在高球場事件中破除利益固化藩籬。香港《大公報》上周五發表社論指出,如果高球場發展計劃受挫,只會加深備受詬病的「官商勾結」印象,加劇社會撕裂。特區政府的威信受到打擊,今後任何拓土計劃都將寸步難行。

據說具有大陸政府背景的大陸博客「靖海侯」日前也撰文警告,香港政治撥亂返正後,反中亂港者出局,愛國愛港者上位,管治者應帶着堅定的立場來,也應帶着最大的民意來,「不應由此脫離群眾,又成為既得利益群體的一員、強化利益固化藩籬的一員。」

親北京輿論的用詞或許比較強硬,某程度上確實道出了香港粉嶺高爾夫球場用途的爭議,背後其實是有不同利益團體在博弈。

這一邊廂,香港基層家庭上樓無期,數十萬居於劏房的貧困人士希望早點有住所入住;另一邊廂,以高球會為代表的商界既得利益者,則希冀當局完整保留球場用地。

但無論如何,香港高球場用途觸發不同利益勢力角力,是正常不過的現象。

利益集團又稱壓力集團,是社會中一些成員為了共同的集團利益而結合在一起,通過積極行動而達到共同目的的一種社會組織。在多元化的社會,政府應該鼓勵和支持代表不同階層和團體的「利益集團」發展和發聲。

當然,一旦某個「利益集團」過於強大,影響到政府施政,甚至忽略公眾的普遍利益,當局就要小心對待。港府在處理高球場用途一事上也是同一道理。當局在作出決定時,一方面要小心受到民粹主義的影響,動輒壓制不同利益集團為自身利益合法發聲的權力;另一方面,也絕不應該在公眾議題方面犧牲大眾,而去維護少數權貴的利益。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延伸閱讀
  • 起初,我們以為這些租客來自不想冒投資風險的用家;如果真是這樣,新增的租客應與相應減少的買家相匹配,但實際的情況卻是:新增的租客遠比買家的減少量多,顯示市場上出現了新的住屋需求。

    以我們公司一貫的市佔率作反推,這類新的住屋需求約為每月5,000人左右。如果統計處的數字沒有錯,下一階段,香港的房地產市場仍會相當活躍,交投將主要集中在租賃市場。

    施永青  2023-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