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桐山:降低跨境交通收費是兩地融合第一步

2018-01-16
吳桐山
學研社研究員、時事評論員
 
AAA

train1.jpg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15日表示,廣深港高鐵的票價建議將定為80元至260元之間,並指考慮到速度及舒適度,高鐵的價位較現有的直通車有一定吸引力。 

筆者對於票價感到失望,對於局長將高鐵單純對比直通車更感失望。直通車已經有好多年,但主要是商務旅客為主,由於票價貴,基層市民根本很少乘坐直通車。按照局長的這個說法,如果高鐵一定要比直通車更貴,那就正如泛民的反對者所言,原來高鐵真的與基層市民無緣,只是為直通車的商務旅客服務。內地高鐵有分二等座、一等座、商務座和特等座,如果你說廣深港高鐵的商務座和特等座要比直通車貴,筆者覺得合理,因為都是服務商務旅客。但如果你說二等座、一等座都要比直通車貴,言下之意,豈不是基層市民「無位坐」?因為「坐唔起」。 

特區政府的高官過往多番描述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的完美途徑,可以拓寬大家的工作、事業、生活空間,可以考慮住在大灣區、工作在香港,等等。但來回超過500元的票價,如果在大灣區居住來港上班,意味着一個月光交通費就上萬,這個「生活圈」對普羅百姓又有何意義呢?因此筆者過往亦多次撰文,批評政府的促進兩地融合是「口惠而實不至」,連最簡單的降低跨境交通費都不做,談何融合? 

高鐵票價高於內地標準3倍 

內地高鐵的票價是有標準的,2011年《新京報》曾報導高鐵的二等座基準票價是每公里0.484元人民幣。例如貴廣高鐵全長857公里,廣州南-貴陽北的二等座票價為267.5元,算下來每公里0.3121元,符合標準。如果以0.484元的最高標準計算,全場142公里的廣深港高鐵,由西九龍到廣州南的票價按道理不應該超過68.73元人民幣。筆者也明白特區嘛,是比較特別一點,但是否要「特別」到高出最高標準票價三倍之多呢? 

筆者也明白這條高鐵一再延誤,嚴重超支,但無論中央政府還是特區政府,都一直強調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的意義,是促進香港與內地融合發展,難道這不是一個有政治價值的工程?不是一個增進市民福祉的民生工程?而是一個一定要賺錢的商業工程?如果真的要讓「一小時生活圈」成真,真的要讓兩地融合,難道政府還打算在這條路上面賺錢? 

深圳降低道路收費值得香港參考 

融合,首要條件就是拆交通壁壘,在這方面花點錢,長遠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是難以估量的。正確的做法,北望深圳就很值得學習。過去幾年,深圳市政府花數十億元回購市內高速公路,開全國先例,目的就是促進深圳特區內外的融合,以及與周邊城市東莞、惠州的融合,促成「深莞惠」同城化。2015年2月,惠鹽高速的鹽田坳隧道取消收費,龍大高速深圳段以及南光、鹽排、鹽壩高速公路 

亦於2016年2月7日零時起免費通行。深圳過去幾年關外的寶安區、龍崗區等地獲得長足發展,與着力打通交通壁壘大有關係。 

所謂「路通財通」,要融合、要同城化,第一件事就是降低交通成本,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深圳市身體力行落實了。相反,香港在這方面就無所作為。要促進新界、東涌的新市鎮發展,但連通這些地方的道路、隧道卻不取消收費。要促進港深同城化,大灣區一體化發展,但跨境交通收費卻一直高昂。為何深圳近幾年發展卓有成效,香港卻蹉跎歲月?兩相對比,應該很好明白吧,因為人家做事雷厲風行,相反特區政府就「得把口」講,在降低香港與深圳,香港與大灣區這些跨境交通成本的問題上面,毫無作為。論政府的財政儲備,香港是深圳的好多倍,但從政府作為觀之,深圳敢為並取得良好效果,香港呢? 

廣深港高鐵也罷,港珠澳大橋也罷,如果這條路是可以讓民心相通、讓經濟社會發展,虧損1000億又何妨呢?怕只怕這條路花了再多的錢,到頭來不能讓普羅市民得益,沒人鼓掌,那才是真輸。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