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嘉:檢討STEM教育推廣策略 應對科技人才荒

2020-07-08
吳永嘉
立法會議員
 
AAA

3212.jpg

近月,立法會秘書處研究組發佈一份有關培育本地人才的研究,報告直指政府推廣STEM教育的成效未如理想,不論課程設計,以及學校硬件配套都有極大改善空間。政府需正視問題的嚴重性,否則本地科研人才不足將會影響香港創科的發展。

教育局為加強力度推動STEM教育,鼓勵更多學生修讀STEM課程,於2016年公布《推動STEM教育─發揮創意僭能》報告,訂出未來策略方向,希望提升學生創造、協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更多學生修讀STEM相關學科、增加教師籌辦和推行STEM學習活動,以及培育大量具備卓越知識技能的人才,以維持香港於創科的國際競爭力。

不過事與願違,立法會研究報告揭發學校推行STEM課程缺乏明確指引、學校STEM課程教授時間不足,以及不少教師表示教授STEM學科時沒有足夠支援等,而STEM教育的硬件配套與時代脫節,當中教育局的「新建校舍家具及設備一覽表」仍然驚人地建議新建中小學購置「卡式錄音帶播放機」,以及附有「軟磁碟機」的電腦等,反而一些先進設備如3D立體打印機和雷射切割器則不在一覽表內。

此外,近年香港學生在「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中的科學能力表現未如理想,由2012年的第2位降至2018年的第9位,平均得分亦較2012年下跌38分,而本地學生在2018年評估計劃中獲評為優等生的百分比,較2006年下跌8.1%,跌幅在同期參加評估的國家或經濟體中排行第2。

教育局需盡快為STEM教育推廣策略進行檢討,及時針對問題所在,避免前功盡廢。教育局需增加資源培訓師資、確保學校有足夠時間教授STEM學科,以及保證新建校舍設備能符合STEM教學需要。

隨著香港肩負起「粵港澳大灣區」的創科發展定位角色,以及佔地87公頃的「港深創新科技園」於未來數年分階段落成,預計會對創科人才更加若渴,而我們知道培養人才不能一蹴而就,STEM教育成功與否,將會是重要關鍵。

參考近期數據,目前情況令人憂慮,本地學生報讀大學STEM學科意欲不高,大多成績優異學生首選醫療、法律和工商管理學科,工程和理科學系淪為「水泡」,甚至不少工程和理科學生畢業後未有從事相關行業,更遑論他們報讀研究院繼續深造。事實上,研究院課程的畢業生就業情況未如理想,失業率和就業不足率更高於本科生,報讀研究院的本地學生比例按年下跌,由2002-2003年度的63%減至2018-2019年度的20%。如果情況持續,本地科技人才不足局面只會惡化下去。

要突破本地科技人才供不應求的困局,除了需不斷優化STEM教育政策外,輸入外地人才亦是可行方法。2018年實施的科技人才入境計劃,讓合資格公司輸入非本地科技人才到香港從事研發工作,但一直未有用盡每年1000個配額,我建議政府將計劃範圍擴大至工業技術人員,當中包括技師和工匠等人才。同時,本人建議當局容許未用的配額可於下年度累積使用,以及將計劃恆常化。

同時,科技人才不足窒礙香港數碼轉型,政府需投放資源,針對現時企業難以招聘科技人才,政府需建立一個以科研職位空缺為主的資訊平台,協助STEM科系畢業生配對合適的職位,同時為STEM科系學生提供行業的最新發展資訊,以及協助他們取得實習職位。

隨著香港銳意發展創新科技產業,培訓科技人才工作不能怠慢,政府需定期檢討STEM教育的推動策略,增加香港吸引外來人才的竸爭力,以迎合社會形勢的不斷發展,避免願景淪為空談。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