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濤:建制派要打破小圈子 海納百川 樹立新風

2021-06-09
文濤
福山智庫研究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1-06-09 at 11.32.36.jpeg

日前,有政黨舉行政治人才培訓班開班儀式,更邀請到特首蒞臨演講。本來,訓練、提供政治人才給政府,是政黨其中一個重要功能,也是應該及早進行。這個培訓班,來得較遲之外,能夠獲挑選入班的,大多數都是本身政黨既有的成員,又或者與他們有聯繫的人,外面的人較少,更有學員是來自另一個建制派政黨。

一直以來,愛國愛港陣營和建制派政團予人的印象,就是「塘水滾塘魚」、「自家人天地」的小圈子活動,外面的普羅百姓,較難進入他們的圈子裡,更遑論被他們挑選,作為政治人才加以培訓,然後參加選舉或進入政府,協助特區政府施政。要打破這種固有形象,為「愛國者治港」下的香港提供更多政治人才,令香港發展得較以往好,建制派需要有海納百川的心態,積極開放自己,提供更多渠道讓以往沒機會發聲的專業人才,尤其是年青一輩,讓他們真正感受到在「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下,香港市民真正可以「當家作主」,從而重新團結香港社會,減少爭拗和對抗,齊心合力建設香港。

2019年的社會動盪,除了因為《逃犯條例》修改引發的極大爭議外,更深層次的原因,就是特區政府長期忽視市民的需要,政府和建制黨一直忽略年青市民對於社會發展的種種意見,甚至予以打壓。不單是年青人,甚至是一些年齡較長,有一定社會經驗的,也對政府存在很大怨氣和不滿,無處發泄下,一是他們將對特區政府以至對國家的不滿,不斷地教育下一代,令下一代很自然地對政府產生反抗情緒;一是越來越傾向用暴烈的手段,迫政府去聽他們的聲音,結果出現了長達一年的動盪不安和種種激烈的行動。

回歸前後,社會大眾一直有這主觀感覺:建制派和愛國愛港陣營團體,都是由年長的一群控制,是一種「小圈子社團」,外人很難加入他們的圈子裡,更不能通過參與愛國愛港陣營政團和社團的活動和決策,從而為社會做點事,為政府出謀獻策,真正地成為香港特區的「主人翁」,為國家作出貢獻。

同時,建制派政黨即使經歷過2003、04兩年的「50萬人大遊行」,經過2007年區議會選舉首次慘敗,2008、12年立法會選舉非建制派新人不斷冒起,以及民主黨成功進行世代交替,他們仍然維持老模樣。現時他們站出來的人,除了一兩名年青的政治新星外,基本上都與回歸初期,沒有大的分別,有些「政壇長者」至今仍佔據黨和政府的高層,不肯交棒。

中央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的決定,除了可以落實「愛國者治港」,平衡社會上各種聲音,杜絕「反中亂港」者進入政府建制內,阻止他們利用議會作為「反中亂港」活動的舞台和資源外,通過設立選舉委員會,並在立法會擁有40席,可以令一些以往沒渠道進入議會,屬愛國愛港的有志之士,有多些機會參與選舉,從而進入議會,為香港發展出謀獻策,有效地監督特區政府施政。

愛國愛港社團和政團,應當藉著完善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的利好環境,開放自己的胸襟,讓更多外界的市民,尤其是年青人,可以有更多機會在政壇「向上爬」,成為官員、議員,為愛國愛港陣營不斷注入新血和新氣氛,令「愛國者治港」和「一國兩制」可以不斷地、朝氣勃勃地發展下去。特別要針對一點:辦政治人才培訓班的宗旨是要發掘有能之士,不但要容納黨內外的人,而且不應該藉此收費牟利。

近日,筆者喜聞有一個成立只有一年的新建制派政黨,開始通過各種社交媒體,宣傳他們的主張:無問西東、無問背景、海納百川。這政黨一直強調,要包容各方各面的人才,不問顏色,不問階層,只要是愛國愛港的,就可參與黨務。這種新景象,相信是香港社會所樂見,也是特區政府以至中央都樂見的新局面。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抗疫是政黨政治人物,顯示承擔、爭取支持、儲累功績的重要時機,積極參與抗疫,既可幫助市民,也可以為自身取得政治支持和力量,泛民各政黨卻似有「默契」的全面消失,不但不為市民提供任何協助,更沒有為抗疫提供任何建議和助力。

    韓成科  2022-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