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國偉:資助出售房屋單位轉趨「納米化」

2021-11-10
招國偉
公屋聯會總幹事
 
AAA

 shutterstock_1784257250.jpg

早前政府公佈了《香港2030 + 規劃策略》最終報告,報告內定下人均居住面積目標,將會提升至215至237平方呎,較現時的161平方呎,高出約50%。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表示,會在新規劃項目內的公營房屋設計加入這個標準,而私樓方面會考慮在賣地或重建項目中加入最低面積限制的要求。

「住大啲」的房屋政策目標當然是值得支持,然而目前公營房屋供應出現「納米化」的情況卻與之目標大相逕庭。筆者嘗試分析房委會自2014年復售居屋至2020年計劃中,單位的分佈情況;其中,較大的轉變發生於2018年的居屋計劃中。自2014年居屋計劃以來,共計推售了六期,銷售單位情況包括:居屋2014年共2,160間、居屋2016共2,657間、居屋2017共2,057間、居屋2018共4,431間、居屋2019共4,871間以及居屋2020共7,047間。從數字上分析,居屋計劃的銷售單位數目的確有明顯的升幅,2018年較2017年計劃更多出一倍,進一步回應市民購買資助出售房屋的訴求;不過,亦是在該期計劃中,首次出現了25.8平方米,即約278平方呎的小型單位,而在該期低於320平方呎的單位數量約有622間,佔整體計劃單位約14%。而於2014至2017年共三期居屋計劃中,最細面積的單位只為34.2平方米,即約368平方呎的單位,較現時最小的單位面積足足多出了約90平方呎。即是說,在增加資助出售房屋單位供應的同時,卻縮減了單位的面積。

其後於居屋2019及居屋2020計劃中,亦持續出現這類小型面積的單位。據筆者所知,房委會一些較遠期,如於2030年期間預期落成的資助出售房屋項目,同樣會提供部分不多於300平方呎的細型單位;故此,資助出售房屋「納米化」的情況會繼續維持一段相當長的時間。

現時資助房屋的供應仍未達到《長遠房屋策略》所訂立的目標,故「以量取勝」只屬權宜之計,要改善市民的居住環境,絕不能忽略居住的空間。

i.jpg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施政報告》完全不敢提人均居住面積的增加,而只說供應單位數目,要知道,只要把單位的平均面積減少,供應單位數目要增加多少,就可以增加多少。

    事實上,這些年來,納米樓的流行,很可能已把上述的「掩眼法」付諸實行了。

    周顯  2022-10-31